Site icon 黑色酒吧

【都市傳說】深夜公路跟車的凶惡男人,他到底想做甚麼?


一個人開車,行在空曠的夜路,除了路燈跟廣播點綴著你漫長的歸路,你彷彿要就此一個人,開進永恆的孤獨。

阮攏是一個人,一直攏是一個人……

──才怪。

你流著冷汗意識到,在這條寧靜的夜路上,後面有一台車跟在你後頭。

只是恰巧同路人?恐怕不是,對方的車頭燈對著你一閃一閃,好像是刻意衝著你來──在一次強烈閃光中,你透過照後鏡瞄到那個司機的臉,對方滿臉橫肉,面色不善,直直地盯著你。

他盯上你了。恐懼從你的心頭爬上喉頭,想要大叫,卻意識到這對你的處境毫無幫助。你只好用力踩下油門,想要甩掉後面的跟蹤者……為什麼?為什麼甩不掉?為什麼他要跟著你拐這條彎路?這個不斷對你閃車頭燈的男人,他到底想做甚麼……?

答案,恐怕會讓你大吃一驚。

 

逼車、閃燈……種種騷擾行徑,竟有個意想不到的理由?

你遭遇過以上的情境嗎?如果有,希望你現在安好。這類跟蹤行為,即使後來沒有造成肉體或生命損失,往往也會造成精神上的一道陰影,不知道甚麼時候,才能甩脫掉那個跟蹤者。

回到故事本身,這個情境,後來會怎麼發展呢?故事中的「你」,有沒有成功脫身?那個緊跟在後、刻意閃燈的司機,到底懷抱著甚麼意圖?

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
圖片來源:pxfuel

以下故事,改寫自一位猶他大學(University of Utah)的學生於1967年講述的版本:

有一位住在鹽湖城(Salt Lake City, Utah)的女性,單獨拜訪了住在奧格登(Ogden, Utah)的友人,想必她們賓主盡歡,十分忘我,她一直到了凌晨2點才準備開車回家。

她走向自己的汽車時,注意到車子後方停著另一台車,畢竟已經是夜半時分,路上只有她的車跟這台車,難免心中感覺有點古怪。但一心只想趕快回家的她並未過度留意,直接進了駕駛座,開上深夜的高速公路。

開著開著,她注意到自己的車後面,緊跟著一台車,在幾乎沒有其他車輛的寬敞夜路上,這台車竟然還跟她跟得這麼緊,很不尋常。她從後照鏡看了看那台車,慢著──那是不是剛剛停在她車子後面的車?看起來很像。

巧合嗎?她不這麼認為。對方時不時向她逼車、閃燈,但又緊跟在後,沒有要超車,也不願跟丟她。她嚇壞了,在公路上瘋狂加速飆車,但那台車總是緊跟她的速度,甩也甩不掉。

那台車,到底想幹嘛?

這個折磨女子數小時的疑問跟恐懼,隨著她抵達鹽湖城家門口而露出盡頭的一絲曙光。她一看到熟悉的家,就瘋狂按喇叭,把等在家中的丈夫召喚了出來。

「救命啊!」她終於有人可以求救了。

「發生了甚麼事?」丈夫看到妻子驚慌的模樣,一時之間不明就裡。但他馬上注意到妻子的車後面竟然跟著一台陌生的車,男性車主下車,朝他妻子的方向衝來……再怎麼遲鈍的丈夫,都知道此時該做甚麼。

「你想對我老婆做甚麼!」

一番扭打之後,丈夫壓制了形跡可疑的跟車男子,妻子下了車,在旁邊控訴道:「他從奧格登一路跟蹤我回家!」她放下心中的大石,把回程遭遇的恐懼、憤怒、驚慌全都對丈夫壓制住的男人宣洩出來……

……然而,眼前相貌兇惡的男子,卻一臉比她更為焦急的表情。

「你們誤會了!我的確是一直跟著你的車沒錯……」陌生男子朝著女人的車子後座方向示意道:「因為我看到你的車後座躲了一個奇怪的男人!我本來要去工作,一打開車燈,就看到那個男的躲在你的車子後座,我猜他可能要對你不利,所以才一直跟著你的車,每次他要攻擊你,我就閃車頭燈阻止他……快抓住他!」

丈夫打開妻子車子的後門,揪出了真正的壞蛋──一個躲在後座,準備要襲擊女車主的變態。

圖片來源:網路

 

本篇原名〈後座的殺手〉,但寫在標題就會暴雷了

原來,在這個令人不安的跟車驚悚劇中,真正的反派不是跟車者,而是一直隱身在後座的男子。難怪這個故事標題要叫做〈後座的殺手〉(The Killer in the Backseat),而不是〈跟車的變態〉(因為人家其實是英雄啊!)。至於跟車者的種種可疑行徑,也都有合情合理的解答:他只能緊跟在後,不斷用車頭燈閃光阻止悲劇發生,但在不知道後座有殺手的女車主眼中,自然就像恐怖的騷擾行為了。幸好,最後一切的誤會都解開了,真反派也就逮了。

這個故事真有其事嗎?恐怕沒有,但這不妨礙它如雨後春筍一般,蔓延在不分男女老幼都熱愛開車(也必須開車)的美國各地。有開車經驗的人,都很怕遇到被人惡意逼車的狀況,更不用說是被陌生人刻意跟車了。所以故事中的跟車者,才會在開頭扮演凶神惡煞的角色,製造不少懸疑感。

另一個開車者會害怕的對象,當然就是趁著車主不注意,闖到車上的小偷、怪人、變態,甚至是殺人放火的兇犯。如果車上有車主的小孩,想必這份恐懼會更加強烈。但就算你是個單身人士,你一樣得小心防範這類事情發生……

有另一個版本的〈後座的殺手〉故事,並沒有跟車的劇情。女車主──對,主角總是女的──到自助式加油站幫車子加油,等她完成加油,準備上車離去的時候,加油站的男店員突然用廣播叫住她。

「等等,某某小姐,你的卡片有問題喔,請你過來這邊一趟,謝謝。」

店員的聲音有點不客氣,讓女車主大感困惑且不悅,剛剛機器明明就顯示我付款完成了,怎麼會有問題?但女子還是走過去跟店員理論,店員凶狠地威脅她要付完錢才能走,讓女子火上心頭,衝進屋中。

正當一場消費者的戰鬥要展開之際,店員突然轉變了態度。「噓!」他示意要女子安靜,跟著他的指示,「剛剛有個怪人趁你加油的時候,進了你的車子後座……在這裡等警察來!」

事後證明,如果加油站店員沒有這麼機警,或是女車主狠下心要加霸王油直接開走,那這位車主就會成為後座變態的綁架被害人了。

你被跟蹤了嗎?
圖片來源:pxfuel

 

他可能是好人,但你還是快報警吧

〈後座的殺手〉一傳再傳,從1967年的猶他大學學生敘述版,到1982年上了知名建議專欄作家安.蘭德(Ann Lander,不是那個客觀主義的Ayn Rand)的版面,又獲得一波全國性關注之後,也儼然成為美國的國民都市傳說了。這則故事除了被媒體用以警告車主小心後座安全之外,也有其他的道德教訓跟性別、種族意涵。故事版本變化萬千,但主角壓倒性大多數都是女性,這展露了女駕駛在現實中對暴力犯罪的恐懼,而幫派或兇犯開車綁架擄人的真實案件,也並非沒有發生過。「後座殺手」的種族,在早期常常被描繪成非裔,這是瞄準了白人社群對非裔男性潛意識的恐懼跟偏見。不過近年來政治正確風氣盛行,想必「後座殺手」的身分認同也會朝更多元的方向邁進。

另一個故事說教處,是跟車者的外貌跟職業。跟車者在故事中常被描寫成外貌凶狠、滿臉橫肉、看起來就不是善類的大叔,開著巨大的卡車,一副就是要來欺壓可憐小轎車跟女主角的樣子──然後故事反轉,原來大叔是個好人!他可能是伐木工,或是貨運司機,為了生計汲汲營營在夜間的道路奔馳,卻因為滿面風霜而被女主角誤會成壞人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千萬不要以貌取人,不要看後面那個一直跟車、一直閃你燈的大叔長得醜,就斷定他是來害你的。

──呃,這麼老梗的道德教訓,到底要適用在哪裡呢?

我們當然不該以貌取人,但是這則故事中,跟車者會被誤會難道只是因為顏值不高嗎?正常人無分性別、種族、年齡,開車時都會害怕被人跟車。然後請仔細想一想,為什麼這位跟車者不是趁女主角準備要上車時把她拉到一旁──就像後來加油站店員一樣──而是非得要讓她不明就裡開了幾個小時,隨時都可能被後座殺手宰掉呢?

加油站版本,實在是合理多了。

這是個精彩的故事,有豐富的劇情轉折跟意想不到的人物設定,但它真的就只是個故事,在現實中恐怕難以站得住腳。下次你若遇到跟車者,不管對方是個跟蹤狂,還是想要拯救你於「後座殺手」的好人,還是趕快報警處理吧。

 

參考資料:

Jan Harold Brunvand, The Vanishing Hitchhiker: American Urban Legends and Their Meanings, 1981
David Mikkelson, The Killer in the Backseat, Snopes.com, 2000.9.26, 最後瀏覽2020.4.28

 

 

Exit mobile version
Bitnam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