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死亡巡禮】臺中中英育樂大樓:祝融多次光顧,繁華時光燒盡空留冤魂


位於臺中市成功路上有一棟斑駁昏暗的老舊大樓,若仔細觀看,那一塊又一塊的不同色塊,彷彿又有點像是蒙德里安的創作,作為大樓的招牌第一意象,想來當年是風光一時的,這裡是哪裡呢?就是赫赫有名的中英育樂大樓。

大樓前身該處原本是臺中市市長過往於戰後初期所設立的啟仁外科,時光冉冉,1970年代這裡改為興建綜合性娛樂大樓,這棟大樓設計相當特別,內部走廊呈現螺旋狀好比立體停車場一般,三樓以上是百貨公司、游泳池,頂樓還有當時臺中人最愛去的旋轉餐廳。在高樓尚未四處林立的1970年代,頂樓餐廳可說是眺望臺中市區的最好去處之一。

但這棟大樓很快就跟大火陰影連結了起來,所有的繁華,都消逝在無情祝融之中。

中英育樂大樓(翻攝自Google Map)

火災連綿不絕地來,是詛咒還是人禍?

最開始是1983年的火警,此次範圍與火災尚未蔓延開來警消人員就已趕到撲滅了火勢,不幸的是當時的義勇消防隊副分隊長失去了生命,從那之後,這棟大樓就是一連串的大火與無辜的性命葬送於此。

1990年,祝融夜襲了中英育樂大樓,造成三樓與四樓毀壞,而且火勢延燒了兩個小時,還好警消人員已經出動雲梯車將火勢控制在四樓以下。但當時四樓是三溫暖,五樓是遠東舞廳,位於這兩層的民眾動彈不得,要到最後警消人員深入火場才把這些受困民眾一一引導出來,這次大火也犧牲了一條性命,一位婦人被發現在三樓的浴室內,發現時已經被濃煙嗆死。

故事還沒這麼快結束,相隔僅三年後,大樓換成五樓到七樓燒起了濃濃黑煙,當時恢復運作的遠東舞場裡面還有兩百多名的員工與舞客,還好反應夠快,從逃生門疏散,舞廳無人傷亡,但其他地方就沒那麼幸運了。警消在五樓電梯內發現一名女屍,又在六樓的室內游泳池更衣室內發現了三名小孩子的屍體,他們都是不幸被濃濃大火燒死的罹難者。

好好的大樓,為什麼會燒起大火?原來是有人刻意縱火,據當時的目擊者描述,一名大約三、四十歲的男子,在當日下午用購物袋裝滿汽油,故意到五樓的遠東舞場售票口縱火,他將購物袋放在舞廳門口前並點燃袋子,這時一位舞客剛好從舞場走出,看到購物袋怎麼冒出點點火苗及黑煙,而且空氣中瀰漫著汽油味,這才意識到這是用來縱火的汽油,於是他就和售票員大喊失火,才讓舞廳內眾多民眾能第一時間逃生,然而大火延燒起來,還是造成許多人喪失生命。

這次的大火敲響了臺中市政府的工務局警鐘,原來,中英育樂大樓早就被列入危樓名單了,且市府之前曾到現場張貼「危險建物公告」,但顯然地中英育樂大樓依然馬照跑、舞照跳,不免引起了來自民間以及民意代表的責難,相關部門長官也因被質疑檢查疏失而下臺負責。

這次火警可以說徹底從內部摧毀了中英育樂大樓的風光與美麗,市府勒令三樓以上停止使用,住戶、商家、餐廳、游泳池、舞廳等等都紛紛離開此處,三樓以上的店家部分全部沒了生意,自然就黯淡了起來,沒想到,風波到此還沒結束。

不幸災禍一再上演,永難翻身的城市廢墟

在沒落的這幾年中,地下室被一一隔間成小小的套房,租給無家可歸經濟能力有困難的遊民──特別是榮民。可是,隔間小套房同樣是火災高危險群,大火還是找上了這群已經相當弱勢的人們。

1999年,火勢從地下一樓冒出,臺中市消防局動員了兩百多名的警消人員出動搶救將近5個小時,當時雖已經有數十多人從地下一樓逃出,但警消人員還是在深處找到了多具榮民屍體。

至此之後,中英育樂大樓的各種靈異傳說與都市傳奇愈加發展蓬勃,同時也造成了該處成為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,時至今日,除了三樓以下對這裡有回憶與感情的老住戶繼續居住外,該樓大多部分已是一片廢墟。

雖然近年來已形成共識要將該處重新整建,但因為該大樓所有人早在1952年就已經遷居日本並且取得日本國籍,要將該處進入拍賣過程還得經過一番折騰,最後,終於順利由行政執行署臺中分署拍賣給兩家公司。正當大家都以為接下來就是拆屋重建之時,沒想到公司雖然有了土地權,但地上權人意見仍有不同,因此進入了法律訴訟階段,自然地,日後該大樓又得熬過一段長期的時間閒置於此,等待某天也許會實現的「都市更新」吧……

延伸閱讀:

臺中與火特別有緣?快去看其他故事:
【死亡巡禮】臺中千越大樓:繁華中被遺忘的火災廢墟
【天災人禍】明治年間,臺中神秘怪火事件!

參考資料:

中市鬧區 又見大火 祝融夜襲中英大樓 多人受困幸被救出 老婦嗆死 損失三千萬,19900203,聯合報,版次9
來了縱火人中央大樓三層毀損嚴重 三名 游泳學童嗆死更衣室,19930829,中國時報,版次7
中市不再縱容危險大樓: 45棟涉及違建而未改善 將予強制拆除,19930901,中國時報,版次13
中英大樓遊民窩 兩老榮民葬身火窟: 大火猛烈 近兩百名警義消搶救五小時 地下一樓焦黑一片 未發現人為 縱火跡象,19990130,中國時報,版次,18

其正

總在減肥,但減不下來,牡羊座。喜歡老街區的氛圍與神祕,品味古老文化帶來的故事,在當代與歷史之間來回穿梭,帶來不為人知的小知識與小秘聞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